2012年4月26日星期四

川久保玲:黑色女皇




川久保玲於1942年出生,他的父親是東京慶應大學教授。最初,川久保玲女承父業,從美學專業畢業。她開始的工作是在一家丙烯纖維工廠的廣告部作職員。早期獲得的面料專業知識使她對不尋常的面料有種特殊的興趣,不久她便成為一名自由款式設計師。1973年,川久保玲憑藉她過人的勇氣,決定開一家自己的公司,並取名為Comme des Garçons,法文意思是像男孩一樣。實際上,她只是很喜歡這幾個單詞的發音,而並非媒體後來根據這個著名品牌的意思作出的可能是女性主義的猜測,毫無疑問,她被認為是一個女性主義者。

1981年,川久保玲第一次在巴黎時裝展舉行發表會;此時她開始受到全球時裝界的注目,隔年,她的服飾有了一個簡單的昵稱,稱為「乞丐裝」;並造成1980年初期寬鬆、刻意的立體化、破碎、不對稱、不顯露身材的服裝設計潮流。川久保玲的設計獨創一格十分前衛,融合東西方的概念,被服裝界譽為另類設計師。她的設計正如其名,獨立、自我主張——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她將日本典雅沉靜的傳統、立體幾何模式、不對稱重疊式創新剪裁,加上俐落的線條與沉鬱的色調,與創意結合,呈現很意識形態的美感川久保玲,是一個特殊的例外:她既沒有出去學別人的模式,也沒有經過正統的訓練,但在東京的本土上,她做出的又絕不是純民族的東西。她的意識已經遠遠超過了當時堪稱前衛的美國,以及朋克發源地的英倫三島不列顛王國。她的看似古怪的思想,實際上是非常深刻的。深得無底,所以才會在20年後大放異彩,讓更年輕的一代時裝設計師們崇拜,去解構,去尋求自信。她是時裝界確實的創造者——一位具有真實的原創觀念的時裝設計師,憑藉她最重要的觀念——黑色,在最近的幾十年席捲全球。20世紀80年代早期,來自日本的時裝設計師川久保玲,革命性的發佈會使原來僅限於晨禮服和燕尾服的黑色成為流行。由於她的緣故,黑色成為最時尚女人的永恆形象。

川久保玲習慣穿一身黑,留一頭不對稱的黑色齊肩短髮。說:黑色是舒服的、力量的和富於表情的。我總是對擁有黑色感到很舒服。”“我致力於黑色的三個影子。一次她做了一件朱紅的服裝,並解釋黑色是紅的。其對黑色的投入和奉獻,使人對這位前衛的日本設計師產生了悲觀或不祥的印象。她對服裝設計獨特的方向,使它總有墓地或屠殺的感覺。她經常被媒體批評,因為有時她展示的服裝就像是納粹集中營的囚犯們穿的無體型的寬鬆服,略作修改就組裝上了舞臺,因而常常激怒了公眾。她對保守者來說不是個陌生人,但看看她的經歷,很奇怪的是她能成為那樣的時尚預言的設計師,將黑色演繹成時尚設計師與時尚的同義詞。畢竟,1973年,她在東京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並向世界展示了一種革命性的新型穿衣方式。從那開始,她就一直在為實驗而奮鬥,永遠創造著比時裝界流行超前得多的原型和概念服裝。

她說:我的目標是每一位元女性能夠有自己的生活並自我滿足。她將自己的服裝描述為:女人不用為了取悅男人而裝扮得性感,強調她們的身段,然後從男人的滿意中確定自我的幸福,而是用她們自己的思想去吸引他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